top of page
Writer's picturemago

《誰先愛上他的》 :為受傷的靈魂找到出口


圖片來源為網路

「你知道一萬年是多久嗎?從他離開的那天開始,每一天都是一萬年。」


《誰先愛上他的》是一部不完美的電影,可正因為這樣的不完美,才讓它能更輕易走入每個人的心。


其實我不懂為什麼這部電影的評價會如此兩極,除了本該畫龍點睛的動畫與小孩旁白稍稍濫用了之外,其他不管是為了劇情也好、為了角色也好,所有的安排都是不能缺少的拼圖,拼湊出這部電影現在呈現在我們眼前最好的樣貌。


圖片來源為網路

小三與小王


劉三蓮歇斯底里的罵聲到現在都還環繞在我的腦海裡,起初我不太能理解她除了死去的老公把保險金遺留給同性男友外,如此神經質令人燥怒的原因,罵小孩罵小王、甚至到廟裡責怪神明,覺得全世界都對不起她,但隨著電影推進時間軸逐漸清晰,我才發覺,對呀,這個世界的確對不起她。(詳細原因留到後段一起說明)


「全部都是假的嗎?」

我很喜歡劉三蓮跟諮商師吐露心事的那場戲,老公去世後隨時處於高壓緊繃狀態的她,終於在這短短幾分鐘能夠做回她原本身為人該有的樣子,脆弱、顫抖,再終於用僅剩的力氣吐出那讓她成為刺蝟的字句(插話,謝盈萱用氣音講出這句話之後虛脫的表演真的非常完美!)。


圖片來源為網路

接著是阿傑,劉三蓮的「敵人」、也就是宋正遠的同性伴侶。我真的好愛好愛這個角色,難道越不被這世界善待的人就越溫柔嗎?明明同性戀的身份使他受挫、也遭遇了失去愛人的折磨,可他每一個眼神都在在意著自己的呼吸頻率是否會讓誰受到傷害。


「從他離開的那天開始,每一天都是一萬年。」

阿傑拿起吉他思念著愛人、想像著與他對話的那個凝視,我會記得很久、很久,幾乎快要奪眶卻努力嚥下的淚水、滿腹委屈卻沒有出口的思念,那個眼神裡有太多太多訊息,都足以讓觀眾感覺他口中的「一萬年」,那樣遙遠卻又那麼靠近,跟宋正遠點不完的宵夜是阿傑抗拒夢醒、無能為力撲騰。(想特別說一下邱澤的表演幾乎看不出他原本是異性戀的痕跡,一舉手一投足都讓人心醉。)


共有的木風鈴


我在想也許阿傑和劉三蓮是「同一個人」,有著和相同男人的羅曼史、用自己的柔情顧慮周遭,也一樣被世界尖銳的碎屑挫傷。


圖片來源為網路
「為什麼我愛你我媽媽會傷心?」「我不知道,但她就是會。」

宋正遠曾告訴阿傑,不要讓家人知道自己是同性戀、怕家人也跟著辛苦,可為什麼本質美好歡愉的「愛」在這個世界上,卻被扭曲成畏懼和無法分享的苦痛?假設現在我們所處的地方對愛沒有偏見與歧視,那不會有被眼光逼著自私的宋正遠、不會有被拋下的劉三蓮,也不會有難以和最親近的母親介紹愛人的阿傑。


這個世界同樣對不起阿傑和劉三蓮。


是因為這樣微妙的、共有的情感連結,才讓阿傑持續容忍劉三蓮的無理取鬧,才讓劉三蓮接到兒子的那通電話立刻飛奔到阿傑身邊。


飛向峇里島


阿傑拖著打了石膏的腳,憤憤地說「只要我還有一口氣我就要繼續演出。」阿傑拼命想完成的舞台劇是他與宋正遠道別的方式。


圖片來源為網路

舞台劇場是阿傑和宋正遠的開始、也是劉三蓮和宋正遠的開始,結束了那場戲劇公演,阿傑站在台前向大家鞠躬,接著他和劉三蓮對眼然後朝著她的方向鞠躬⋯⋯兩個角色終於在這一刻收起尖刺,深深擁抱了彼此都受傷的靈魂,好喜歡這場戲安排的「合好」,很有力量,也把他們對立的情感做了乾淨的收尾。


我想另外抽出來說的一場戲是,阿傑在公演謝幕時,他的母親在得知他是同性戀後拿著一束花走向台前,與阿傑兩人相擁而泣。我認為這場戲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是——阿傑這個角色需要被安慰,一直一來他不斷付出給予、獨自承受傷害,與其說這場戲是刻意鋪的落淚梗,我更認為它圓滿了阿傑的情感,也給了這個角色非常溫暖的祝福。


圖片來源為網路


劇末,劉三蓮和他的孩子一起吃著雞排走在斜坡上笑鬧,讓我想到是枝裕和《比海還深》裡,阿部寬與樹木希林(母子)的角色,同有這樣並肩走上斜坡的場景安排,那也許是象徵著兩個角色能夠攜手走過更大的難關。


而我們也跟著那首不斷響起的《峇里島》一起忘卻了世界的殘酷,在經歷兩小時的角色人生後,嘗試飛往更美更好的地方去。


「那雨後的彩虹,能不能夠永遠停留?」

「帶我 飛向你啊⋯⋯」——李英宏《峇里島》




〔電影〕誰先愛上他的 Dear Ex

〔導演〕徐譽庭、許智彥

〔國家〕台灣

〔私心評分〕9.2/10

〔上映資訊〕於2018.11.02全台上映


點我追蹤instagram獲得更新更快的資訊!


 


【誰先愛上他的】第二波正式預告,11月2日(週五) 先愛先贏



*本文為yamMovie電影特區邀稿,文字版權為本人及yamMovie電影特區共同所有,非經同意不得轉載使用*

原文網址:https://bit.ly/2RBPzC0


238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
コメント


bottom of page